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脑部小动脉血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导致管腔狭窄,进而形成腔隙性脑梗死。长期血压波动或血压过高,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损。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遵循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高脂血症:血液中过高的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使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同时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这些变化会促使脑部小血管发生堵塞,形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4.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同时,吸烟还会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诱发腔隙性脑梗死。戒烟是关键,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以促进身体恢复。

5.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动脉壁逐渐出现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可导致脑部小动脉狭窄、闭塞,引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