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消化不良该如何治疗

2025.01.02 16:20

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饮食结构对消化不良影响很大。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像油炸食品、辣椒等会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有助于胃肠形成稳定的消化节律。

2.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改善消化功能。例如散步,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饭后半小时后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瑜伽也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各种体式的伸展和扭转,可按摩腹部器官,增强胃肠活力。运动还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有助于消化吸收。

3.药物治疗:当消化不良症状较严重时,可借助药物改善。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能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轻腹胀、恶心等症状。消化酶制剂也很常用,像复方消化酶,可补充人体消化酶的不足,促进食物的分解消化,尤其适用于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

4.改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消化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胃肠功能的调节。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影响消化。另外,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应定时起身活动。

5.调节情绪:情绪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心理暗示也有一定作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能改善身体的应激状态,从而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治疗消化不良的过程中,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如果消化不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腹痛、呕吐、黑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