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预防血吸虫的传播

2025.08.27 08:30

预防血吸虫传播需避免接触疫水、饮用安全水源、加强粪便管理、使用防护用具、及时治疗感染者。具体分析如下:

1.避免接触疫水:血吸虫尾蚴主要存在于疫水中,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引发感染。减少在河流、湖泊等疫区涉水活动,必要时穿戴防水胶鞋或手套。农耕、捕鱼等职业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接触疫水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擦干皮肤。

2.饮用安全水源:生饮疫水可能通过口腔黏膜感染血吸虫。务必煮沸或过滤饮用水,避免直接取用未经处理的河水、井水。农村地区可建设集中供水设施,确保水源清洁。

3.加强粪便管理:血吸虫卵通过粪便污染水体。修建卫生厕所,避免粪便直接排入河流。对感染者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发酵或化学消毒,阻断虫卵扩散。

4.使用防护用具:在疫区作业时,穿戴长袖衣物、胶鞋等物理屏障。皮肤涂抹防护药膏可短暂阻隔尾蚴侵入。渔船民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具的完整性。

5.及时治疗感染者:早期服用吡喹酮等药物可有效杀灭成虫,减少虫卵排放。疫区居民应定期接受筛查,确诊后立即规范用药,降低二次传播风险。

预防过程中需结合当地流行特点制定措施,重点监控儿童、渔民等高危群体。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减少钉螺孳生地。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