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肌肉萎缩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肌肉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刺激肌肉活动、营养补充提供修复原料、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中医调理促进气血运行、心理干预缓解焦虑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康复训练刺激肌肉活动:根据萎缩程度制定渐进式运动方案,如被动关节活动、抗阻训练或水疗。运动能激活肌纤维并防止粘连,但需避免过度疲劳。针对不同部位采用器械辅助或徒手训练,每周3-5次,每次20-40分钟为宜。

2.营养补充提供修复原料: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类,配合维生素D和钙质增强肌力。必要时在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避免高脂饮食影响微循环,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2-1.5克。

3.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采用低频电刺激仪促进神经肌肉兴奋性,或热敷、超声波缓解僵硬。治疗频率根据症状调整,通常10-15次为一疗程。注意皮肤破损区域禁用导电疗法。

4.中医调理促进气血运行:通过针灸刺激足三里等穴位调和经脉,配合艾灸温通阳气。内服补中益气类方剂需辨证施治,避免阴虚火旺者误用温补药物。推拿手法以揉捏为主,力度需均匀渗透。

5.心理干预缓解焦虑压力:建立正向认知减轻对疾病的恐惧,通过呼吸训练或冥想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家属应参与疏导过程,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信心。

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肌力变化,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任何干预手段均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强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时需优先控制基础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