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脱垂应该怎么办

2025.04.28 17:44

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增强支撑力、使用子宫托提供物理支持、手术治疗修复松弛组织、中药调理改善气血不足、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腹压增高。具体分析如下:

1.盆底肌锻炼增强支撑力:盆底肌群是维持子宫位置的重要结构,通过规律性收缩与放松训练可提升肌肉张力。凯格尔运动是常见方式,需持续3个月以上见效,每日练习3组每组15次。锻炼时需避免腹部代偿发力,专注会阴区域收缩。长期坚持可改善轻度脱垂,延缓病情进展。

2.使用子宫托提供物理支持:子宫托为环形或马鞍形医用器具,置于阴道内承托下垂器官。需由专业医师根据脱垂程度选择型号,每3个月更换并定期消毒。适用不宜手术者,可缓解下坠感但可能引起分泌物增多。夜间需取出清洁,避免长期佩戴导致黏膜溃疡。

3.手术治疗修复松弛组织:重度脱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手术切除冗余黏膜并加固筋膜层,术后需禁重体力劳动3个月。高龄患者可考虑封闭阴道术,但会丧失性功能,需谨慎评估。

4.中药调理改善气血不足:中医认为中气下陷导致脱垂,可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升阳举陷,配伍柴胡、升麻提升脏器。艾灸百会穴、气海穴每日20分钟,配合五倍子煎汤熏洗。需辨证施治,避免湿热体质误用温补。

5.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腹压增高:减少长期站立或蹲位劳作,咳嗽便秘时用手托住会阴。睡眠时垫高臀部,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控制体重减轻腹部压力,高纤维饮食预防排便用力。

子宫脱垂需综合评估年龄、生育需求及脱垂分期选择方案。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误治疗可能加重尿失禁或感染风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