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骨结核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2025.08.27 08:31

骨结核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中医调理、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骨结核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需长期规范用药以减少耐药性。药物疗程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避免药物副作用影响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风险,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

2.手术治疗:当骨结核导致严重骨质破坏、脓肿或神经压迫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等,目的是消除感染灶并恢复骨骼稳定性。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3.营养支持:骨结核患者常伴随营养不良,需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增强免疫力。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病情。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确保机体代谢需求得到满足。

4.中医调理:中医认为骨结核属骨痨范畴,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常用中药包括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针灸、推拿可辅助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医治疗需结合现代医学,不可替代抗结核药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需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训练以轻柔活动为主,如太极拳、慢走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骨骼负担。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治疗期间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影像学和血液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轻信偏方。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