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里有异物怎么办

2025.06.30 16:17

耳朵里有异物时,可用手轻轻拉耳廓帮助异物脱落、用镊子小心夹取硬质异物、用温水冲洗软化可溶异物、避免自行掏挖尖锐异物、及时就医处理深部或顽固异物。具体分析如下:

1.用手轻轻拉耳廓帮助异物脱落:耳朵外耳道呈弯曲结构,部分靠近入口的异物可能因重力或晃动自然脱落。将耳廓向后上方轻拉,同时倾斜头部使患耳朝下,单脚跳跃几次,利用重力促使异物滑出。此方法适用于小飞虫、沙粒等非附着性异物,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挤压耳道。

2.用镊子小心夹取硬质异物:若异物为硬质且位置较浅,如塑料珠或纸团,可用钝头镊子沿耳道壁缓慢夹取。操作前需确保光线充足,镊子不可深入耳道中段,避免触碰鼓膜。若异物表面光滑或体积较大,强行夹取可能将其推入更深位置,此时应停止操作。

3.用温水冲洗软化可溶异物:遇水易溶解的异物如糖块或耳垢栓,可用接近体温的温水注入耳道。使用干净注射器或洗耳球,水流方向朝向耳道侧壁,利用水力冲刷异物。冲洗后倾斜头部排出液体。注意不可用冷水或热水,避免刺激内耳引发眩晕。

4.避免自行掏挖尖锐异物:尖锐物体如金属屑或木刺可能划伤耳道皮肤,甚至刺破鼓膜。自行掏挖易导致异物移位或二次损伤。此时需保持头部静止,避免摇头或使用工具触碰,防止异物深入或引发感染。

5.及时就医处理深部或顽固异物:当异物嵌入耳道深处、体积过大或伴随疼痛出血时,需由专业人员处理。医生可能使用耳镜定位异物,通过负压吸引、显微器械或药物溶解等方式安全取出。拖延就医可能导致耳道肿胀或听力损伤。

处理过程中需保持冷静,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儿童配合度较低,操作前应妥善固定头部。若出现耳鸣、眩晕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冲洗法不适用于植物性异物或电池等遇水膨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