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有哪些

2025.03.07 20:05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稳定、预防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血压过高可能导致再次出血,过低则可能影响脑灌注。心率异常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受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呼吸功能障碍。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中枢性发热。通过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容易发生误吸和呼吸道阻塞。护理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和降低颅内压。定期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气支持或进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和改善氧合。

3.控制血压稳定: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控制血压是护理的关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静脉或口服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降压过程应平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再次出血和减轻脑水肿。

4.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护理时应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应使用抗血栓袜或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5.提供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及其家属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给予情感支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正确认识疾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对于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可请心理医生会诊。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康复。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除了上述护理措施外,还需要注意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方面。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