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液浑浊会得结石吗

2024.10.28 17:49

尿液浑浊不一定会得结石。

尿液浑浊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众多,并不单纯指向结石疾病。一方面,尿液浑浊可能是由于饮水过少导致的。当身体缺水时,尿液中的各种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可能会使尿液变得浑浊。例如,尿液中的尿酸盐、磷酸盐等物质在浓度过高时会析出结晶,使尿液外观浑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形成结石。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尿液恢复正常稀释状态,这种浑浊现象往往就会消失。另一方面,泌尿系统感染也可能引起尿液浑浊。细菌在泌尿系统内滋生繁殖,会产生一些分泌物、白细胞等物质混入尿液中,从而改变尿液的性状。这种情况下,主要的问题是感染,和结石的形成机制有很大区别。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尿液浑浊还可能与其他特殊情况有关。比如,在食用了某些特殊食物或药物后,身体的代谢过程可能会使尿液成分发生变化而出现浑浊。像大量食用芦笋后,芦笋中的某些成分经代谢后可能使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改变。一些全身性疾病,如乳糜尿,是由于淋巴系统与泌尿系统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淋巴液混入尿液中,导致尿液呈现出浑浊的乳白色,但这和结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尿液浑浊只是一种身体发出的信号,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是否与结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