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如何确定骨折不愈合

2025.09.15 22:25

骨折不愈合的判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持续存在、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痂形成停滞、骨折端异常活动、局部压痛长期未缓解以及时间超过正常愈合周期。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持续存在:骨折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在预期时间内未减轻或消失,可能提示愈合受阻。正常情况下,疼痛会随愈合逐渐缓解,若持续存在需警惕不愈合。

2.影像学检查显示骨痂形成停滞:通过X线或CT观察,若骨折线长期清晰可见,无连续性骨痂生长,或断端出现硬化、萎缩等表现,可明确诊断不愈合。

3.骨折端异常活动:在临床检查中,若骨折部位在愈合期后仍存在异常活动或假关节形成,表明力学稳定性未恢复,属于不愈合的典型特征。

4.局部压痛长期未缓解:骨折部位压痛超过正常愈合时间仍明显,且伴随叩击痛,可能反映局部血运障碍或感染,影响愈合进程。

5.时间超过正常愈合周期: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差异较大,若超过该部位常规愈合时间如长骨通常3-6个月仍未愈合,需考虑不愈合可能。

骨折不愈合需结合多维度评估,避免单一指标误判。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需排除感染、代谢异常等潜在干扰因素。治疗选择应个体化,兼顾生物学与力学环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