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2025.08.21 20:27

乙型肝炎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或体液接触、性接触、共用注射器具、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产后密切接触由感染者母亲传给新生儿。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血液或阴道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携带者,早期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

2.血液或体液接触: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能导致感染。接触感染者血液的医疗器械、纹身工具或剃须刀等也可能传播病毒。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微量血液即可造成感染。

3.性接触:无防护性行为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交换可能传播病毒。黏膜破损或炎症会提高感染风险。性伴侣数量多或存在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者风险更高。

4.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或注射器是高风险行为。病毒通过残留血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感染效率极高。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

5.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皮肤伤口或黏膜暴露于感染者血液或体液可能引发感染。日常生活中的共用牙刷、指甲剪等行为存在潜在风险。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需及时采取阻断措施。

感染乙型肝炎后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接种疫苗是预防最有效手段,高危人群需加强筛查。接触疑似污染物后应立即清洗并就医评估。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或体液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