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丙肝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2025.09.25 16:45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诊断,包括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可筛查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而核酸检测能确认病毒是否活跃以及病毒载量。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辅助评估肝脏损伤程度。

丙肝检查通常从筛查丙肝抗体抗-HCV开始。若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进行HCVRNA检测以确认病毒是否存在复制。核酸检测能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并量化病毒载量,指导后续治疗。基因分型检测有助于确定病毒亚型,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肝功能检查如ALT、AST等指标反映肝脏炎症情况,超声或FibroScan可评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早期诊断对阻断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尤其针对高危人群如有输血史、静脉药瘾者或透析患者。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以确保结果准确,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需结合核酸检测综合判断。确诊后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防止血液传播。孕妇需在产检时筛查丙肝,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定期随访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及时干预可显著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