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要怎么去治疗骨质疏松

2025.09.15 22:26

治疗骨质疏松可通过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坚持适度运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监测骨密度。具体分析如下:

1.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每日建议摄入800至1200mg钙,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需每日补充400至800单位,适当晒太阳也能帮助合成。缺乏这两种营养素会导致骨量流失加速,需长期坚持补充以维持骨骼健康。

2.坚持适度运动: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强骨密度。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还能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骨骼刺激较小,需结合其他运动方式。运动强度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避免过度疲劳。

3.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其他药物如雌激素调节剂适用于特定人群,需医生评估后使用。药物需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停药。

4.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骨质流失,需彻底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影响钙吸收,每日不超过2杯咖啡。长期熬夜会扰乱内分泌,不利于骨骼修复,需保持规律作息。

5.定期监测骨密度:通过骨密度检测能评估治疗效果,建议每年检查1次。检查结果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血钙、尿钙等指标,预防并发症。检查频率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身体变化,出现异常疼痛或骨折需立即就医。饮食需均衡营养,避免偏食。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康复,过度焦虑反而影响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段人群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