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刮痧紫黑色怎么回事

2025.08.28 15:54

刮痧后皮肤出现紫黑色,通常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淤血堆积所致,属于常见的痧象反应。这种颜色变化与体内寒湿、血瘀或经络不通有关,表明局部气血循环存在障碍,通过刮痧刺激后淤滞的血液外显于皮肤表面。紫黑色痧痕的深浅程度与体质、病情轻重及操作力度相关,并非疾病严重性的绝对指标。

紫黑色痧痕的形成机制主要涉及微循环变化。刮痧时,工具对皮肤施加摩擦力,使表层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分解后,会逐渐从鲜红色转为暗紫或黑色。中医理论认为,颜色越深提示局部瘀堵越重,常见于长期劳损、受寒或慢性疼痛部位。例如,肩颈劳损者刮痧后易出现深色痧斑,而健康区域通常仅泛红或轻微紫红。凝血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者也可能更易出现明显淤痧。

操作时需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追求出痧导致皮肤损伤。紫黑色痧痕通常3-7天逐渐消退,期间不宜重复刮拭同一部位。体质虚弱、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者慎用刮痧。若伴随剧烈疼痛、肿胀或长时间不消退,需警惕其他病理因素,及时就医排查。刮痧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适当饮用温水促进代谢。工具使用前后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