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细菌感染怎么治疗

2025.08.27 08:30

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药物、辅助退热或止痛等对症治疗、保持充足休息和营养支持、严重时需住院接受静脉给药。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核心手段,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蛋白质生成等机制发挥作用。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初期经验性治疗,但需避免滥用以减少耐药性。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擅自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加重。

2.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药物:通过实验室培养确定致病菌种类及其敏感药物,可精准选用窄谱抗生素。该方法能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复杂感染或免疫低下人群。临床常采集血液、痰液等样本进行检测,指导后续治疗方案调整。

3.辅助退热或止痛等对症治疗:细菌感染常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可短期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不适。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仅改善症状,不能替代抗生素。儿童或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避免超量或长期使用导致肝肾损伤。

4.保持充足休息和营养支持:感染期间机体消耗增加,应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损耗。饮食需清淡易消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促进免疫修复。脱水患者需增加饮水量或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5.严重时需住院接受静脉给药:重症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需住院监护,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确保药物快速起效。住院期间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部分病例需联合多种药物或手术清除感染灶。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立即就医。慢性病患者或孕妇等特殊人群需告知医生病史,谨慎评估用药风险。日常注意手卫生和防护,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