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急性呼吸衰竭如何护理

2025.03.11 11:56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加重或呼吸节律异常。记录出入量,评估体液平衡状态。定期评估意识状态,警惕缺氧性脑病的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吸痰操作。对于意识障碍患者,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定期评估气道通畅度,及时处理气道痉挛或阻塞。

3.合理氧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或机械通气。控制氧流量,避免氧中毒。监测氧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浓度。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低流量持续给氧。注意氧疗设备的清洁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预防并发症:加强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适当活动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监测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碱失衡。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机体代谢需求。预防应激性溃疡,必要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5.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耐心解释病情,缓解焦虑情绪。指导有效咳嗽和呼吸训练,提高肺功能。讲解氧疗注意事项,提高依从性。强调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指导家庭氧疗方法,做好出院准备。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需要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应注重细节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