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有什么区别

2025.09.15 22:25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区别在于骨密度降低程度不同、骨折风险差异、诊断标准不同、症状表现不同、干预措施侧重点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骨密度降低程度不同:骨质疏松是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明显增加;骨量减少则是骨密度轻度下降,处于正常与骨质疏松之间的过渡状态,骨骼强度虽有减弱但未达到严重程度。

2.骨折风险差异: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和腕部;骨量减少者骨折风险虽高于正常人,但远低于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需较大外力才会发生骨折。

3.诊断标准不同: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检测,T值≤-2.5即可确诊;骨量减少的T值介于-1.0至-2.5之间,属于临界状态,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

4.症状表现不同:骨质疏松早期常无症状,后期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或驼背;骨量减少通常无自觉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需警惕进展为骨质疏松的可能。

5.干预措施侧重点不同:骨质疏松需药物干预结合钙剂、维生素D及抗骨吸收治疗;骨量减少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如增加运动、改善饮食,必要时辅以基础补充剂预防恶化。

日常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尤其绝经后女性及高龄人群;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均衡摄入富含钙质食物,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运动选择负重项目增强骨骼负荷;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