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海底风是什么病

2025.07.09 08:32

海底风是中医术语,指因寒湿侵袭或气血瘀滞导致的会阴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名源于中医对病症部位和病因的形象描述,海底指会阴区域,风则代表寒湿邪气的侵袭特性。在中医理论中,海底风属于痹症范畴,多与肝肾不足、经络受阻相关,常见于久坐、涉水或产后体虚人群。

海底风的病因主要涉及内外两方面因素。外因多为长期接触寒湿环境,如久坐冷地、涉水作业或产后受凉,导致寒湿邪气从会阴部侵入经络。内因常与肝肾亏虚有关,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脉,肝肾不足会使筋骨失养,加重寒湿滞留。典型症状包括会阴部坠胀冷痛、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排尿障碍或行走困难。中医诊断需结合舌脉,常见舌淡苔白腻、脉沉迟等寒湿征象。治疗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常用独活寄生汤、肾着汤等方剂加减,配合艾灸关元、八髎等穴位。现代医学中类似症状可能与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疾病重叠,需注意鉴别。

预防海底风需避免久坐阴冷潮湿环境,女性产后尤其注意保暖。治疗期间忌食生冷,可配合热敷或盐包温熨患处。由于会阴部症状可能涉及泌尿、生殖系统病变,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排尿异常,建议先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药使用需辨证论治,肾阴虚者慎用燥湿药物,孕妇需调整活血方剂。针灸操作应避开皮肤破损处,糖尿病患者注意防止烫伤。症状缓解后可通过八段锦、站桩等锻炼巩固疗效,强化下焦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