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什么是先天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2024.11.21 08:54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育、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左右心房是被房间隔完全分隔开的,以保证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心脏内的正常循环路径。而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的血液会通过缺损部分分流到右心房。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儿童时期,可能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一些表现。比如,患者可能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因为肺循环血量增多,使得肺部处于充血状态,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还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负担加重,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满足身体的需求。另外,长期的房间隔缺损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进而引起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房间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胚胎早期,原始心房的顶部背侧壁会发生一个镰状隔膜,称为原发隔,会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逐渐与心内膜垫融合,将心房分为左右两部分,但在原发隔的上部会暂时残留一个孔,称为原发孔。随后,在原发隔的右侧会出现一个继发隔,会逐渐覆盖原发孔,但继发隔上也会有一个孔,称为卵圆孔。正常情况下,出生后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会功能性关闭,随后逐渐达到解剖性关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原发隔和继发隔发育不良、融合不全等,就会导致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等也会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较小的缺损可能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在儿童时期有一定的自行闭合可能性;而较大的缺损往往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