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腰椎结核

2025.07.29 15:21

腰椎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主要影响腰椎部位。此病通常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脊柱畸形或神经损伤。腰椎结核在青壮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或营养不良的人群中。

腰椎结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传播至脊柱,导致局部骨组织的感染和破坏。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患者常常感到腰部隐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可能伴随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可以帮助确诊,显示出腰椎的骨质破坏、脓肿形成等特征。治疗通常包括抗结核药物的长期使用,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清除感染灶或稳定脊柱。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有助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面对腰椎结核时,需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及时监测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导致耐药性或病情加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心理支持同样重要,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反馈身体状况,确保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