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什么是b型溶血性链球菌

2025.07.21 09:03

B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链球菌属,能引起多种感染。这种细菌根据其细胞壁多糖抗原分为多种血清型,其中B型是重要的人类致病菌。B型溶血性链球菌在健康人群中可能无症状定植,但在特定情况下可导致严重疾病,尤其在新生儿、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危害显著。

B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人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约10%-30%孕妇的阴道或直肠携带此菌。新生儿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感染,引发早发型或晚发型疾病。早发型感染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至7天内发生,表现为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晚发型感染多在出生后一周至三个月内出现,以脑膜炎为主。成人感染多见于糖尿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可导致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甚至败血症。诊断依赖细菌培养或分子检测,青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

预防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键是对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妊娠35-37周时建议进行阴道和直肠拭子检测,阳性者需在分娩时接受抗生素预防。新生儿出现发热、喂养困难或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手卫生和伤口清洁可降低感染风险。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定期体检,避免接触感染源。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防止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