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摔倒后能走路为什么还有痛

2025.07.23 08:36

摔倒后能走路但仍有痛感,可能因软组织挫伤未恢复、关节轻微错位未复位、肌肉拉伤后炎症反应、骨骼隐性损伤未被发现、神经末梢受刺激持续传递痛觉。具体分析如下:

1.软组织挫伤未恢复:摔倒时皮肤、肌肉或韧带受到外力冲击,虽未影响行走功能,但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淤血肿胀,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痛感。疼痛程度与损伤范围相关,轻微挫伤需3-7天恢复,严重者可能持续数周。

2.关节轻微错位未复位:关节面在摔倒时发生微小移位,可能自行回位但周围韧带被牵拉,关节囊内压力变化引发隐痛。行走时关节活动会加重不适,需通过手法调整或固定缓解。

3.肌肉拉伤后炎症反应:肌肉纤维过度拉伸导致部分断裂,局部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痛觉神经。即使能勉强行走,肌肉收缩时损伤处仍会疼痛,通常伴随压痛和活动受限。

4.骨骼隐性损伤未被发现:骨裂或应力性骨折初期症状较轻,X线检查可能漏诊,但负重行走会加剧骨膜或骨髓腔压力,产生持续性钝痛。需结合CT或核磁进一步确认。

5.神经末梢受刺激持续传递痛觉:摔倒时神经末梢被压迫或损伤,即使无结构性损伤,异常电信号会持续传导至大脑形成痛觉。此类疼痛可能表现为刺痛或灼烧感,恢复时间较长。

若疼痛超过48小时未缓解或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避免自行热敷或按摩加重损伤,减少患处负重活动,观察是否伴随红肿、麻木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