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屈肌腱损伤需要注意什么

2025.09.15 22:25

屈肌腱损伤后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严格固定保护防止二次损伤、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屈肌腱损伤后应尽快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避免肌腱粘连或功能丧失。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选择缝合、固定或其他处理方式,错过黄金治疗期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2.严格固定保护防止二次损伤:治疗后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受伤部位,确保肌腱在愈合过程中不受牵拉或撕裂。固定时间通常为3-6周,期间需避免主动屈曲动作,防止修复部位断裂。固定不当可能导致肌腱愈合不良或再次断裂。

3.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屈伸练习。康复初期以轻柔牵拉为主,后期可增加抗阻训练,但需避免过度用力。不科学的训练可能造成肌腱粘连或瘢痕增生。

4.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接触水或污染物后应及时消毒,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感染会延缓愈合进程,甚至导致肌腱坏死或化脓性炎症。

5.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愈合初期应禁止提重物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待肌腱强度恢复后再逐步增加负荷。过早用力可能导致缝合处崩裂,延长康复周期。通常需3个月以上才能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屈肌腱损伤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饮食上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心理上需保持耐心,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康复。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