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训练偏瘫患者坐站转移

2025.08.11 14:18

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训练需逐步提升躯干控制能力、加强下肢力量与稳定性、调整重心转移技巧、使用辅助器具降低难度、结合日常活动反复练习。具体分析如下:

1.逐步提升躯干控制能力:躯干肌肉是坐站转移的核心,初期可通过坐位平衡训练开始,如让患者坐于床边,双手扶膝,治疗师轻推其肩部引导抵抗。随着稳定性提高,可减少支撑面积,例如改为双手交叉抱肩或抬起单侧上肢。训练中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代偿性弯腰或侧倾,及时纠正姿势。若患者能保持坐姿10分钟以上无晃动,可进入下一阶段。

2.加强下肢力量与稳定性:下肢肌力不足会导致站起时膝盖打软或跌倒。训练可从辅助下蹲开始,患者坐于高度适中的椅子,治疗师固定其膝部,引导缓慢站起并控制下落速度。逐渐减少辅助,改为患者自行扶墙或桌沿练习。注意避免患者过度依赖上肢发力,重点刺激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每次训练以10-15次为组,根据疲劳程度调整。

3.调整重心转移技巧:许多患者因害怕跌倒而不敢前倾身体。可让患者坐位时双脚后缩,躯干前倾至鼻尖超过膝盖,再伸髋站起。治疗师可于前方用膝盖顶住患者患侧膝部防止滑移,同时用手轻拍其腰部提示发力点。训练初期允许患者双手撑扶,后期过渡到无支撑。重心转移的流畅性是避免栽跟头式站起的关键。

4.使用辅助器具降低难度:高椅背椅子、床边护栏或四脚拐杖能提供初期安全保障。选择座椅高度以患者坐时大腿与地面平行为宜,过高会导致站起困难,过低增加膝关节负担。辅助器具应随功能改善逐步撤除,例如从双手扶拐改为单拐,再过渡到扶墙。避免长期依赖器具导致动作模式固化。

5.结合日常活动反复练习:将训练融入如吃饭后站起、如厕等场景,增强实用性。治疗师需观察患者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例如地毯或斜坡上的适应性。鼓励家属在旁监督但不过度干预,仅当患者明显失衡时给予最小必要帮助。每日练习总时长建议不超过1小时,分次进行以防疲劳。

训练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状态,出现头晕或疼痛立即暂停。环境需清除杂物,地面保持干燥防滑。根据每日状态动态调整强度,避免强行完成动作导致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