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坏死是怎么造成的

2025.09.15 22:25

骨坏死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骼供血受阻、关节创伤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长期酗酒造成血管收缩和脂肪代谢紊乱、骨质疏松使骨骼承重能力下降、放射治疗损伤骨骼周围血管组织等因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骼供血受阻:激素类药物会抑制血管生成,减少骨骼的血液供应,使骨细胞因缺氧而逐渐死亡。长期使用这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脂肪栓塞,进一步阻塞血管,加重骨坏死。

2.关节创伤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外伤或反复轻微损伤可能破坏骨骼周围的血管网络,导致局部缺血。骨折或关节脱位若未及时修复,可能影响骨骼的血液回流,最终引发骨坏死。

3.长期酗酒造成血管收缩和脂肪代谢紊乱:酒精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时,酗酒会干扰脂肪代谢,使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内,阻碍骨骼的正常供血。

4.骨质疏松使骨骼承重能力下降: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骼结构变得脆弱,在长期负重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微骨折。这些微小损伤可能逐渐累积,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5.放射治疗损伤骨骼周围血管组织:高剂量放射线会破坏骨骼附近的血管和软组织,导致血管纤维化和管腔狭窄。骨骼因长期缺血而逐渐坏死,常见于接受盆腔或脊柱放疗的患者。

骨坏死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避免过度饮酒、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预防骨质疏松和外伤、放疗后定期复查有助于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