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经血颜色暗是怎么回事

2025.04.27 20:10

经血颜色暗可能是由于月经量较少且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子宫内膜脱落速度较慢、宫寒或气血运行不畅、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月经量较少且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血量少时,血液在宫腔或阴道内停留时间延长,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颜色会逐渐变暗。这种情况常见于月经初期或末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持续整个周期需警惕是否存在贫血或子宫内膜过薄等问题。

2.子宫内膜脱落速度较慢:若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速度较慢,混合陈旧性血液排出时颜色会偏暗。可能与子宫收缩力不足有关,如产后或流产后子宫恢复不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盆腔血液循环较差。

3.宫寒或气血运行不畅:中医认为宫寒会导致经血瘀滞,排出不畅而颜色发暗,常伴有血块和痛经。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时,血液无法及时更新,陈旧血液积聚也会使经血颜色变深。

4.妇科炎症如子宫内膜炎:炎症刺激会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脱落的子宫内膜与血液混合后颜色加深,可能伴有异味或下腹坠胀感。需结合白带性状及妇科检查进一步判断。

5.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或孕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和脱落周期,导致经血颜色变化。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减退或长期压力过大等情况,需通过激素检测明确原因。

经血颜色变化是身体状态的反映,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周期紊乱、疼痛加剧或分泌物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日常注意保暖、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