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吃不易消化引起不舒服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不舒服可能是胃肠功能较弱、食物本身特性、进食量过多、缺乏运动、疾病因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功能较弱:胃肠蠕动能力较差,消化液分泌不足,难以对不易消化的食物进行有效分解和推进。比如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消化酶分泌减少,在食用高纤维食物时就容易出现不适。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平时应多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粗糙的食物,同时可适当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胃肠功能。

2.食物本身特性:某些食物本身就难以被人体消化,像糯米制品,其粘性高,在胃内不易被研磨成食糜。还有油炸食品,含有大量油脂,会延缓胃排空的时间。这类食物应适量食用,食用时可搭配一些促进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等,有助于减轻不适症状。

3.进食量过多:一次性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会超出胃肠的消化能力。例如吃太多肉类,胃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来消化,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要养成适量进食的习惯,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

4.缺乏运动:身体缺乏运动时,胃肠蠕动也会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长期久坐的人,胃肠蠕动功能相对较弱,吃不易消化食物后更易出现不适。应增加日常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胃肠蠕动。

5.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会影响消化功能。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胃肠黏膜受损或者胆汁分泌异常,消化能力下降。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以缓解不适症状。

在日常饮食中,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食物,避免食用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减轻胃肠的消化负担。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情绪,也对消化功能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