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是什么

2024.09.10 18:15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当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管腔突然阻塞时,相应区域的心肌就会失去血液供应。这会迅速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心肌细胞开始受损、坏死。患者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还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肌梗死的发生并非偶然,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比如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精神压力大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年龄增长、家族遗传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心肌梗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一旦怀疑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以减少心肌损伤和不良预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预防,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调节情绪等,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定期体检和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且危急的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