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患精神疾病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025.08.11 14:17

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影响、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孕期或发育期损伤、长期慢性压力或创伤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影响:部分精神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某些遗传缺陷会导致神经发育异常或代谢障碍,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血缘亲属中若有精神疾病患者,个体患病概率可能升高,但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2.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脑区损伤或发育缺陷可能引发精神症状。例如前额叶皮质萎缩与决策障碍相关,海马体缩小可能影响记忆和情绪。神经信号传导异常或脑电活动紊乱也会导致感知、思维或行为异常,需通过医学影像或功能检测辅助判断。

3.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水平异常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过度活跃或不足的神经递质可能干扰情绪稳定性和信息处理能力。药物调节递质浓度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和副作用。

4.孕期或发育期损伤:胎儿期感染、缺氧或营养不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发育。分娩并发症如窒息、产伤,或幼年遭遇脑炎、外伤等,均可能增加成年后精神障碍风险。早期干预可部分弥补发育缺陷。

5.长期慢性压力或创伤:持续的心理应激会改变大脑应激反应系统,导致激素分泌紊乱。重大生活事件如虐待、战争或亲人离世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长期压抑情绪也可能诱发抑郁或焦虑症状。

精神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避免自行判断。治疗应遵循专业指导,药物与心理干预需配合。早期识别症状并就医有助于改善预后,社会支持对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