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痢疾便血后该如何治疗

2025.02.03 11:26

痢疾便血后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中医中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抗感染治疗:痢疾多由痢疾杆菌等感染引起,所以抗感染是关键。常用的药物有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从而缓解便血等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其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晕等,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2.对症治疗:便血可能导致贫血等情况,如果出血量较大,可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同时,针对腹痛、腹泻等症状进行处理。例如使用颠茄片等缓解腹痛,蒙脱石散止泻。但止泻药物不能过早使用,以免毒素在肠道内蓄积加重病情。

3.调整饮食: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不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同时,要少食多餐,减轻肠道消化压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4.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由于痢疾便血常伴有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可口服补液盐,补充钠、钾等电解质。如果脱水严重,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5.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例如,湿热痢可采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的功效。中药灌肠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提高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再次感染。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