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黄曲霉菌感染该如何做检查

2025.09.29 12:08

黄曲霉菌感染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培养检测、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血清学检测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症状观察:黄曲霉菌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时伴随咯血或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或眼部感染。医生需结合病史与体征初步判断,但需进一步检查确认,避免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

2.实验室培养检测:采集痰液、血液或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黄曲霉菌是确诊的金标准。培养周期较长,需3至7天,阳性结果可明确感染类型。需注意样本污染可能影响准确性,需严格无菌操作。

3.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CT可显示肺部结节、空洞或浸润性阴影,提示真菌感染可能。影像特征与其他肺部疾病重叠,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播散性感染,需排查其他器官病变。

4.组织病理学分析:通过活检获取感染组织,经染色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可确诊。该方法直观可靠,但属于有创检查,适用于疑难病例或深部组织感染。病理结果需与临床表现结合,避免假阴性干扰。

5.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黄曲霉菌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辅助诊断播散性感染。该方法快速但敏感性有限,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重复检测或联合其他方法提高准确性。

诊断过程中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法,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器官功能损害。严格遵循无菌规范,防止样本污染影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