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胸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怎样引起的

2025.03.07 20:04

胸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因素、外伤和感染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诱因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承受过大的压力,使血管内膜受损,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夹层可能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动脉瘤。高血压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动脉壁的弹性纤维会逐渐退化,进一步增加夹层的风险。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血管内膜受损,血液容易渗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也可能直接引发夹层,尤其是在胸主动脉等大血管中,斑块的破裂会迅速导致血管壁分层,形成动脉瘤。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会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增加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风险。这些遗传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胶原蛋白或弹性纤维的合成或结构异常,使血管壁脆弱,容易在血压作用下发生分层。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4.外伤:胸部外伤是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常见原因之一。外伤可能导致血管壁直接受损,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剧烈外力作用,尤其是对胸部的直接撞击,可能瞬间导致血管壁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外伤性夹层通常发展迅速,需及时干预。

5.感染:感染也可能引发胸动脉夹层动脉瘤。感染会导致血管壁炎症,破坏血管内膜,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血管壁,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或存在慢性感染的情况下,感染性夹层的风险显著增加。

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形成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其发展过程与血管壁的结构完整性、血压状态及外部损伤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其进一步恶化的关键。通过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胸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