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自身免疫性肝病怎样治疗

2025.08.23 08:40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联合免疫调节剂减少激素副作用、针对胆汁淤积使用熊去氧胆酸、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考虑肝移植、定期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免疫系统对肝细胞的攻击。常用药物如泼尼松,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指标。治疗初期需足量使用,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需注意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必要时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2.联合免疫调节剂减少激素副作用:为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常联合使用硫唑嘌呤等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减少肝脏损伤。联合治疗可缩短激素使用周期,但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骨髓抑制或肝毒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过敏,需及时调整方案。

3.针对胆汁淤积使用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淤积症状,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肝内胆管损伤。尤其适用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患者。长期服用能延缓疾病进展,但需定期复查胆汁酸水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需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考虑肝移植:当肝脏出现不可逆损伤或肝功能衰竭时,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术后需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防止免疫系统攻击新肝脏。移植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可行性。术后需密切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

5.定期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监测频率因人而异,通常初期每1-3个月复查,稳定后可延长间隔。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限制酒精摄入。出现不适症状如黄疸、乏力加重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