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手足口病有哪些病因来源

2025.09.08 17:10

手足口病的发生与肠道病毒感染、接触传播途径、环境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季节气候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这些病毒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在咽部或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症状。病毒对皮肤和黏膜具有特殊亲和力,导致特征性的手、足、口腔部位疱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毒力存在差异,部分型别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2.接触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可通过患者粪便、疱疹液、唾液等排出体外。健康人群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后,经口鼻黏膜感染。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暴发流行。患者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但康复后数周内仍可能通过粪便排毒。

3.环境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卫生设施欠缺会增加感染风险。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未及时处理的排泄物可能污染水源或食物。饭前便后不洗手、生食未洗净蔬菜、水果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病从口入。定期消毒儿童活动区域和常用物品能有效降低传播概率。

4.免疫力低下: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缺乏相应抗体保护。营养不良、近期患病或接种疫苗后短期内,机体防御能力暂时下降。部分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后症状更为严重。母乳喂养可提供一定被动免疫保护。

5.季节气候因素:该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高温潮湿环境利于病毒传播。气温升高促使人群聚集在室内空调环境,增加密切接触机会。雨季水源污染概率上升,蚊虫活动频繁也可能成为机械传播媒介。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春秋季小高峰。

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疱疹破裂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习惯。接种疫苗可预防部分重症型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