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右室梗阻

2024.09.10 18:15

心脏右室梗阻是指心脏右心室流出道存在狭窄或阻塞的情况。

当发生心脏右室梗阻时,会严重影响右心室向肺动脉的血液泵出,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右心室的压力会升高,进而可能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出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如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同时,由于右心室流出道受阻,肺部的血液灌注减少,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长期的右室梗阻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进一步威胁患者的健康。

在临床上,引起心脏右室梗阻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其存在右心室流出道的畸形,导致梗阻发生。另外,一些后天性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变等也可能累及右心室流出道,造成梗阻。对于心脏右室梗阻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检查手段来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则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可能包括手术矫正畸形、介入治疗解除梗阻、药物改善心功能等。对于病情严重且无法有效治疗的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心脏右室梗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这类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