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才是家族性遗传乙肝

2025.09.25 16:46

家族性遗传乙肝是指由母婴传播或家族内密切接触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征。这类乙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病,而是由于病毒在家族成员间传播所致,尤其常见于母亲携带乙肝病毒时通过分娩或产后接触传染给新生儿。家族性乙肝的核心在于病毒传播途径而非基因遗传,但长期家族内传播可能导致多代人感染,形成类似遗传的疾病模式。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家族性乙肝的主要途径。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母体血液或分泌物可能被感染。家庭成员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或皮肤黏膜破损后接触病毒携带者的体液,也可能造成水平传播。家族性乙肝的防控需重点关注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及家族内感染者,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疫苗接种是预防家族性乙肝的关键手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家族性乙肝的防治需注意早期筛查和规范管理。孕妇产前应进行乙肝病毒检测,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并确保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感染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情况,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家族性乙肝的长期管理需要医患协作,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