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外耳道发炎了怎么办

2025.06.30 16:16

外耳道发炎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自行掏挖刺激、遵医嘱使用滴耳液或药膏、口服消炎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引流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外耳道发炎时需防止水分滞留加重感染,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沐浴后及时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口水分。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保持干燥能减少微生物繁殖机会。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2.避免自行掏挖刺激:发炎期间外耳道皮肤敏感脆弱,掏耳可能造成黏膜损伤或炎症扩散。硬质掏耳工具易划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瘙痒或分泌物增多时,可用无菌棉球轻拭外耳道口,不可深入清理。反复刺激可能延长愈合时间,甚至引发外耳道狭窄。

3.遵医嘱使用滴耳液或药膏:局部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抗生素滴耳液能抑制细菌生长,含激素药膏可减轻肿胀瘙痒。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将药物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用药频率和疗程需严格遵循指导,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4.口服消炎药物缓解症状:疼痛剧烈或伴随全身症状时,医生可能开具口服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病原体繁殖并减轻红肿热痛。需按时按量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胃肠敏感者应配合护胃药物使用。

5.严重时及时就医引流处理:若外耳道脓肿形成或听力明显下降,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切开排脓或清理坏死组织。自行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中耳或颅骨。深部感染可能需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避免并发症发生。

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防止过敏原接触。观察症状变化,若发热或疼痛加剧需复诊调整方案。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耳塞,减少局部压迫。慢性炎症患者应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