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异位性皮炎

2024-11-11
A
刘雯敏 皮肤性病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医生回答: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从遗传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具有特应性体质,家族中常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在皮肤表现上,通常会有皮肤干燥的特征,这是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所致。屏障功能的破坏使得外界的刺激物、过敏原更容易侵入皮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其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婴儿期多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渗出等湿疹样改变,常因瘙痒而哭闹不安,搔抓后容易继发感染。儿童期皮疹可逐渐蔓延至四肢屈侧,表现为苔藓样变,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成人期则多表现为慢性苔藓化皮损,好发于四肢屈侧、颈部等部位,皮肤增厚、粗糙,瘙痒依然是主要症状,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在受到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某些食物等、精神压力等影响时,症状可能会加重。

异位性皮炎不仅对皮肤造成损害,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影响。由于长期的皮肤瘙痒、外观改变,患者可能会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在治疗方面,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瘙痒、修复皮肤屏障以及减少复发。日常护理中,皮肤保湿非常关键,需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炎症。而对于病情较重、瘙痒剧烈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来止痒,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相关问答